您的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新闻

扩军真的是个好主意吗?回顾山猫/黄蜂被诅咒的20年队史

发布时间:2025年02月22日 17:36点击:栏目:篮球新闻

译者注:本文原发表自The Ringer,作者是Danny Chau,文中数据均截至原文发稿前(当地时间2月18日),文中观点与译者及平台无关。

反对NBA扩军最令人信服的理由是什么?上一支加入联盟的球队堪称彻头彻尾的失败。队史2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过得不尽人意,夏洛特见证了对一支球队来说白手起家究竟有多艰难。

本周,The Ringer正在探讨联盟未来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:NBA是否应该扩充到30支球队以上?我们将审视所有的可能性与复杂因素,还会漫步于回忆的长廊,回顾一些过往的扩军球队。

看到那些报道时,我心头涌起一阵似曾相识的感觉——也许是似曾经历过的错觉吧。湖人因马克-威廉姆斯体检未通过,取消了交易截止日之前与黄蜂关于这位擅长篮下吃饼的中锋的交易。随即就有阴谋论出现——夏洛特方面是不是隐瞒了什么?黄蜂是不是利用湖人管理层急于在卢卡-东契奇面前留下好印象的急切心理,用一个在三个赛季里缺席了约三分之二比赛的球员,换取了更有价值的资产?黄蜂对湖人的医疗评估提出了异议——对于自20年前以山猫的身份重生以来,一直在“历史的错误一方”游走的球队来说,这是一个大胆、近乎妄想的举动。

想象一下,这支球队竟敢挑战湖人,一个象征着NBA历史的标志性球队,那个通常能得到它想要的一切的球队。这简直是徒劳之举的又一极致体现。你不禁觉得它们做出这样的尝试也有点可爱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或许这笔交易只是历史天平的一种平衡。你看,威廉姆斯这笔交易告吹,某种程度上似乎与球队的历史有着精神上的联系。2009年夏天,夏洛特山猫用埃梅卡-奥卡福(这支扩军球队最初选中的新秀)换来了泰森-钱德勒。奥卡福是2004-2005赛季的最佳新秀,是个两双机器,但在山猫效力期间状态停滞不前;迈克尔-乔丹和当时的教练拉里-布朗还常打趣奥卡福,说他对瑜伽和普拉提比对篮球还上心。于是,他们把奥卡福交易到了当时的新奥尔良黄蜂——我知道,很神奇对吧?换来的钱德勒,在五个月前也曾因体检未通过,导致一笔截止交易截止日前本应将他送到雷霆的交易告吹。正如雷霆队所担忧的那样,钱德勒在山猫的那个赛季表现平平,还因多次受伤而状态受限。

关于湖人和黄蜂之间威廉姆斯的交易谈判由谁发起,说法不一,但从我的认知来看,这似乎清楚表明了球队历史中的一个象征:山猫的失败本质上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延续。过去15年,黄蜂队在面对这些与健康问题相关的交易时,总是会遇到类似的命运。这就像是永远不能走出一段阴霾——这就是我如何解读这一交易的背景。黄蜂的交易历史本就像是被诅咒了,不是吗?

在得到钱德勒不到一年后,夏洛特为了腾出薪资空间又将他交易到了独行侠。然后呢?钱德勒在2011年随独行侠赢得了总冠军;次年,他又在尼克斯当选年度最佳防守球员。他当然会有这样的成就——“倒霉透顶”是对夏洛特过去20年篮球历程最简洁的描述。

本周,The Ringer将深入探讨NBA联盟扩军的方方面面:其可行性、陷阱、历史与影响。不幸的是,若要讲述这段故事,就绕不开山猫,这是联盟上一次扩军的尝试——也可能是现代乃至有史以来最不成功的一次。这得归咎于一套看似讲得通却误入歧途的建队理念,对错误新秀寄予的不切实际的期望,以及山猫诞生时就种下、从未真正摆脱的低迷状态……山猫的创立是为了填补这座城市的篮球空白,但在过去十年里,这支球队只是让这个空白变得更深、更让人觉得难以捉摸。他们从山猫变成黄蜂,已经有十年了。然而,真的有什么改变吗?如今,球队依然怀抱希望,拥有天赋,并有着自己的愿景。但这支球队深知,这一切多么容易化为泡影。山猫以及他们所代表的一切,依然如鬼魂般萦绕,让球队始终无法摆脱。这是球队历史上最无趣又最有意思的时期——然而,NBA有史以来最容易被遗忘的球队如今却仍在困扰着NBA的历史进程,这其中有着残酷的讽刺意味。

山猫队的故事:回顾山猫的20年队史

如果不是早期种下的矛盾,鲍勃凯茨可能不需要等到2004年才进入联盟。夏洛特这座城市一直对当时的球队老板乔治-希恩心存疑虑。早在1990年,也就是原始的黄蜂队首个赛季结束仅一年后,希恩就曾含糊地威胁要搬走球队,以此作为谈判策略。到了90年代末,在一场电视转播的民事诉讼中,一名女子指控他性侵,这让他在这座城市的声誉一落千丈。尽管陪审团最终裁定希恩胜诉,但在此之前,他已承认有多次婚外情。希恩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对他的蔑视,于是淡出了公众视野。当夏洛特拒绝了一项新建球馆的提议后,希恩于2002年将球队迁至新奥尔良,部分原因是想彻底摆脱他的那些不光彩行为。“(夏洛特的)人们热爱篮球,”希恩在2008年接受《夏洛特观察家报》采访时说道,“要是我早点明智起来,像现在这样融入社区,我们可能还留在那里。”

山猫是联盟给夏洛特的慰藉。但是,正如我们在达拉斯所看到的那样,目睹自己深深爱着的东西被夺走,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。山猫确实是一支球队,但却不是夏洛特的人们心中的那支球队。队名要么是为了在主题上搭上卡罗莱纳黑豹队(橄榄球队)的便车,要么是为了向球队大股东罗伯特-L-约翰逊致敬——很难说哪种解释更能让人接受。十年来,他们就这么存在着,然后又改回了黄蜂。大致情况就是这样。

自山猫在2004年开始征战NBA至今,已经整整二十年了,自那以后,NBA再也没有引入过新的扩军球队。原因并不难理解。支持扩军最有力的论据是,全球有足够多的篮球人才来支撑这一举措,而这一点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正确。那反对扩军最有力的论据是什么呢?在过去的二十年里,夏洛特总共只有两名入选最佳阵容的球员(肯巴-沃克,2018-19赛季入选三阵;艾尔-杰弗森,2013-14赛季入选三阵),这简直不可思议。哪怕是你能想到的其他最糟糕、最倒霉的球队,在这段时间里,其球员入选最佳阵容的次数至少也有五次。而夏洛特,这支球队一度是这个时代最缺乏天赋的球队之一——而且这并非像萨姆-辛基时代的76人队那样,是有意为之的摆烂。球队阵容的构建,尤其是在小市场,很大程度上依赖运气,但夏洛特真的可能倒霉到这种程度吗?从伯尼-比克斯塔夫到罗德-希金斯,再到里奇-乔,山猫管理层的面孔换了又换,但同样的阴霾却始终笼罩着他们。迈克尔-乔丹在2006年成为小股东,并于2010年成为大股东。即便GOAT的加入,也未能驱散这片阴霾(如果说有什么作用,那就是进一步坐实了乔丹眼光差的说法)。夏洛特在选秀日不断犯错,几乎已成为球队的标志。为了铭记这段历史,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痛心时刻:

2005年:错失家乡传奇克里斯-保罗

 

……而得到保罗的,正是曾经属于他们的那支球队。2005年,山猫和黄蜂战绩同为18胜64负,最终通过抛硬币来决定顺位先后(山猫当时有机会向上交易顺位,但他们没有这么做)。新奥尔良黄蜂在第四顺位选中了“控卫之神”保罗,而山猫在第五顺位选中了雷蒙德-费尔顿。

2006年:选中亚当-莫里森

山猫用探花签选中了莫里森,而在他之前一位被选中的是阿尔德里奇,他是那届乐透秀中最出色的球员。夏洛特的管理层对此存在分歧:支持莫里森的大有人在,但支持布兰登-罗伊和鲁迪-盖伊的也不少。刚成为小股东的迈克尔-乔丹在最终决策中起到了关键作用,在做出决定前的几天里,他与主教练兼总经理伯尼-比克斯塔夫以及球队球探进行了多次会面。“我们迎来了两位竞争者——迈克尔-乔丹和亚当-莫里森,这就是我们的规划。”选秀结束后,比克斯塔夫对媒体说道,而这也是莫里森最后一次被与乔丹相提并论。在度过了一个表现平平且效率不高的新秀赛季后,莫里森在二年级的一场季前赛中撕裂了前交叉韧带。这次伤病几乎耗尽了他原本就不多的运动能力,接下来的那个赛季,他就被交易到了湖人。

2012年:山猫不幸的“巅峰之作”

 

在经历了耻辱的2011-12赛季NBA——历史上最差的单赛季胜率(7胜59负,胜率仅为0.107)后,夏洛特在乐透抽签中获得了榜眼签。他们选中了迈克尔-基德-吉尔克里斯特,

而状元和探花都是未来的最佳阵容球员——安东尼-戴维斯和比尔。更糟糕的是,原本有望用榜眼签换来詹姆斯-哈登的交易最终告吹。

夏洛特常常这样解释球队的建队哲学:“我最看重的是他对胜利的渴望,这是教不出来的。”在球队选中莫里森后,乔丹如此说道。山猫试图判断那些能区分优秀与卓越的无形品质,却没有首先认清,真正的天赋并不含糊,都是肉眼可见的。最顶尖的球员,必定一眼就能看出。他们在剖析“香菜”时,却忽视了“烤鸡”是否已经熟透。“在规划球队蓝图时,我们想找到那些身处过冠军球队的球员,”比克斯塔夫曾说,“这些人知道如何取胜,也知道如何挺过困难时期。”

但知道如何克服困难,并不等同于有能力做到,尤其是在进入更高水平的竞争之后。从2004年到2010年,山猫选中(并留下)的唯一一名低年级生是DJ-奥古斯丁。在那段时间里,球队选中的唯一一名大一新生,在选秀日被交易,换来了27岁的杰森-理查德森——目标就是追求“稳赚不赔”。奥卡福是2004年刚刚赢得NCAA冠军的康涅狄格大学队中的最佳球员。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队友费尔顿和肖恩-梅在2005年也获得了NCAA冠军,而北卡大学距离夏洛特仅有150英里。莫里森是大学篮坛的巨星,人们称他为拉里-伯德的接班人。

但这些显然都没有奏效。于是管理层开始另辟蹊径,低价收购那些被误判潜力的球员,比如鲍里斯-迪奥、斯蒂芬-杰克逊,以及前文提到的泰森-钱德勒。2009-10赛季,在拉里-布朗的执教下,山猫迎来了首个胜场多于负场的赛季。布朗打造了一套提升下限的成功模式。侧翼配备强壮且善于身体对抗的防守球员,篮下安排臂展出色的中锋,强调快速轮转和防守回位。球队在扩军选秀中的成功案例杰拉德-华莱士——本质上就是480p分辨率的塔里-伊森——随时准备作为协防球员制造混乱。目标就是把篮球比赛变成一场炼狱之行。

到了2011年,他们的选秀策略试图兼顾两方面的优点:他们选中了18岁的刚果籍大个子比永博,他拥有惊人的臂展,并且刚刚在耐克篮球峰会上拿到三双(而且还是得分、篮板和盖帽的三双);还选中了肯巴-沃克,另一位获得过NCAA冠军的高年级球员,他后来成为了球队历史上最出色的球员,尽管他花了不少时间才真正找到了作为明星球员的节奏。

然而,正是随后的选秀,让球队的未来完全停滞了十多年。2012年选中迈基吉,2013年选中科迪-泽勒,2014年选中诺阿-冯莱,2015年选中卡明斯基。他们都是不错的角色球员,但没有一人能实现明星球员的突破。

尽管如此,那段时间我真的很爱看夏洛特的比赛。或许正是因为这支球队命运多舛:把观看这支在篮球界几乎毫无希望的球队比赛,当作一种饱含共情的极端行为。那些球员打球很拼命,他们从没有理由不努力。史蒂夫-克利福德,长期担任杰夫-范甘迪和斯坦-范甘迪的防守助教,他借鉴了拉里-布朗的战术蓝本,并将其转化成了一份简易易懂的操作指南:朴实无华、简单可靠,且充满实用的技巧。在进攻端,目标很简单,就是不失误(在克利福德执教球队的前五个赛季,夏洛特队的失误率低得惊人)。在防守端,球队采用“封锁中路”的团队协作方式来保护禁区,以此弥补艾尔-杰弗森脚步速度的不足。一旦这种策略失效,比赛就会输得很惨。考虑到他们输分超过20分的次数,他们能持续保持防守效率排名联盟前十,简直是个奇迹。

但当这种策略奏效时呢?夏洛特队可不只是把你带入 “地狱”,他们还会带你坐上时光机,体验20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(注:指当时美国国内的政治迫害和极端主义氛围,这里形容比赛场面紧张压抑)。距离2015年1月17日那场比赛的十周年纪念已经过去一个月,但那场比赛却始终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。当时已更名为黄蜂的夏洛特队,在一场我只能用“残酷且不同寻常”来形容的比赛中击败了步行者。黄蜂以80比71在加时赛中获胜。是的,黄蜂在一场加时的比赛中仅让步行者队得到71分,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1953年。尽管黄蜂投篮命中率只有30.7%,但他们依然赢下了比赛。自那以后,再也没有球队做到过。再说一次,这仅仅发生在10年前。同一天晚上,未来的总冠军勇士在常规时间内以131比106击败了火箭。黄蜂和步行者在常规时间内的总得分,仅仅比勇士队多得了5分。一如既往,黄蜂在这场比赛中仅有7次失误,却迫使对手出现了20次失误。

过去的九个赛季是球队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,这似乎又一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。当球队在进攻型教练詹姆斯-博雷戈的带领下连续三年取得稳步进步后,又在2022年把克利福德请回来重新担任主教练,你能感觉到他们的那种急切。克利福德回归后的两个赛季很艰难,打出了球队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些比赛。联盟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。仅仅规避风险已经不够了。也许从一开始,这就远远不够。夏洛特的新管理层也有明显的不同。球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冒险,探索过去那些时代不愿承认的途径。

这种理念转变的部分原因,是因为球队选中了一位能改变球队化学反应的球星。2020年用探花签选中拉梅洛-鲍尔,可能会成为球队有史以来最明智的选秀决定。拉梅洛无畏的想象力,拥有打破统计模型、改变篮球固有模式的力量。他具备入选全明星和最佳阵容的能力,但我们能将艺术与艺术家、球员与他所处的环境分开来看吗?他那些令人惊叹的高光时刻,那些惊人的数据,到目前为止大多都没有转化为球队的胜利。自鲍尔的首个赛季以来,黄蜂的战绩在联盟中排名倒数第五。他令人担忧的伤病史,让他在球场上掀起的“革命”时不时陷入停滞。(更糟糕的是,令人期待的二年级球员布兰登-米勒也因右腕韧带撕裂本赛季报销。)在接下来的四个赛季里,黄蜂不仅要想办法让鲍尔保持健康,还要思考如何围绕这位真正的超级巨星级别的天赋来建队,这是自90年代初拉里-约翰逊和阿朗佐-莫宁之后的第一次。(是的,真的已经过去那么久了。)

2014-15赛季,夏洛特球队正式重新启用黄蜂的队名和队史,虽然这更多是象征性的举动,但毫无疑问是必要的:希恩带走了队名和这座城市的尊严,但至少这座城市与球队之间那种紧密联系能够重新找回。山猫从未真正占据过一支职业体育球队应有的位置。在其存在的10年里,它一直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下,从未达到过黄蜂辉煌时期的那种喜悦巅峰。而在之后的10年里,它就像一个警示故事一样挥之不去。话说回来,我们有些人就喜欢听精彩的鬼故事。

在我衣柜最里面的角落里,放着一件我妻子最讨厌的东西:一件2004-05赛季夏洛特山猫的官方训练T恤。每次我提起这件T恤,她都会厌恶地呻吟,而这却让我有点暗自得意。这件T恤实在是丑得离谱。它是M码,但穿起来却大了整整一号,正如2000年代初期的时尚潮流。球队的标志和所有字母都是用贴片绣在胸前,而不是印上去的,这使得衣服内侧有一些硌人的凸起。这本该是那种伴侣可能会想偷来当睡衣穿的宽松T恤,可问题是它穿着极其不舒服。

它是我从二手商店的特价货架上淘到的,它散发着一种只有最狂热的联盟追随者才能感知到的 “嗡嗡” 声和光芒。我被它吸引了。在我拥有它的这些年里,我大概只在公共场合穿过三次。尽管如此,这件衣服对我来说意义非凡。它是一段被人执意遗忘的过去,但你知道有句老话说得好:我选择铭记。这将是我要背负的“十字架”。无论扩军的城市是西雅图还是拉斯维加斯,或者两个城市都有,扩军已近在眼前——没有哪支球队应该重蹈这段历史的覆辙。

除特别注明外,本站所有内容均为雨燕直播NBA整理排版,转载请注明出处:扩军真的是个好主意吗?回顾山猫/黄蜂被诅咒的20年队史
本文标签: 篮球  nba  黄蜂  拉梅洛-鲍尔  
首页 足球 篮球 录像 资讯